临猗,古有十八景。其景观因依山傍水得名,以寺观古迹为胜景。形制多样,丰富多彩,蕴藏着深厚的而又悠久的文化内涵,是一批优秀的文化遗产。日前,己以大型石浮雕的艺朮形式,重新展现在临猗南城涑水公园,使新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临猗,古为猗氏、临晋两县。1954年,两县合併,各取其县名第一字,称临猗县。县城设在原猗氏县城所在地。
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我们的先辈,用智慧和才能,创造着财富,同时,也美化着生活,构建起古老璀璨的景观文明。加之,历代的文人墨客,神笔添彩,大力喧染,因而,临猗的十八景,也就应运而生,绽放着神奇的异彩。这批景点,深深地印记着历史的悠久文化,述说着千百年来鲜为人知的美妙传奇故事,使人们从中享受到无限的乐趣。
临猗十八景,古为猗氏县十景,临晋县为八景。其景观大都分布在峨嵋岭带,涑水河畔。其中有寺观庙宇,山川奇景,河流古渡、生态风光以及农耕春潮的美好景象。为此,县政府组织了学者专家和有关人士,对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,结合历代文人对景点所遗作的诗章,绘制雕刻了十八景的巨幅图像,这批图景,内容丰富,气势宏大,做工精细,维妙维肖,真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古临猗十八景观的美丽场景。该景雕的面世,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,更有着极其珍贵的艺朮观赏价值。
其十八景的分布与风采:
屹立在县城北隅的双塔,系宋代为供奉佛骨舎利而建。两塔高约40米,相距80米。此双塔的建造,巧妙地利用地理方位,日月出沒的时间,使两塔在每年有四次将倒影交合在一起,日光月光同时照,东塔西塔影相交。真可谓建筑史上一大奇迹。同时,又流传有白蛇与许仙美妙爱情故事。2001年,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雁塔嵯峨依碧空,
双峰呵护梵王宮。
金轮日映高低竝,
宝铎风闻远近同。
涑水晴光长欲绕,
嵋原佳气故相通。
等闲未肯斜分影,
只向阳辉一照中。
位于临猗城北隅,原马燧庙遗址以东(今粮站所在地)。
唐时,大将军马燧奉旨平息李怀光叛乱,在此扎营屯军,建造起演兵场与点将台。古垒高耸,气势磅礴,旌旗飘扬,鼓角声喧。经三个月的苦战,取得了胜利。为纪念这位平乱大将军,后人又在此修建了马庄武庙(即马燧庙),彩塑金身,永久供奉。时为一大景观。
明代进士荆州俊曾赋诗曰:
当年虎竹下河东,
谯橹高悬依碧空。
鼓角声喧三战捷,
旌旗影拂一军雄。
黄云衰草伤心日,
古垒平沙惨日风。
直北祇今多羽檄,
谁图方畧报宸宫。
龙岩,即龙岩寺。位于今临猗城东约十余里的上里村北。
唐代时,此地曾建有寺院,殿堂楼阁,甚为壮观。当薄暮降临,月光明朗,琼楼飞檐,宝气盈绕,犹如仙境,号称峨嵋第一胜景。
马燧平乱李怀光胜利后,又在龙岩寺组织士兵排练了锣鼓杂戏,以示庆贺。元代时,戏剧大师著作郎关汉卿为家乡杂戏创作了《关公单刀会》《三请诸葛》《长坂坡》等杂剧,使临猗锣鼓杂戏兴盛一时,成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。2006年,锣鼓杂戏《铜雀台》应邀晋京演出,并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清代进士、河南按察使王含光曾赋诗曰:
龙岩寺里锁楼台,
寺外悬崖草阁开。
正对东南山一豁,
才临薄暮月先来。
琉璃宝色摇金界,
簷蔔香花印玉莓。
莫借支公床子卧,
松林露溢夜光杯。
明清时,建有旗亭驿站、旅邸商铺,旅人商贾,多在在此聚集。时有河桥柳色,阳关叠唱。清晨鸡鸣,热闹非凡,呈现出一派祥和繁华的景象。
清代进士王含光曾赋诗曰:
缭绕川原接上京,
旗亭月落雁归声。
天涯不断王孙草,
曙色先开帝子城。
柳暗关门金锁重,
马知驿路玉蹄轻。
游人莫作临歧叹,
南北春山导客行。
孤峰即孤峰山。位于万荣县南麓与临猗接壤之地。每当冬雪积峰,万里晴空,旭光照耀,如同玉障横空,远眺格外美丽壮观,可为中华一大盛景。
明代进士荆光国曾赋诗曰:
寒夜银河冻不流,
晓来晴旭袅沙洲。
日边平野堆云阜,
天半仙山耸玉楼。
美酒千觴青眼阔,
阳春一曲翠烟浮。
前谿疑有梅花发,
谁折南枝寄陇头。
今临猗城北三里的东西峨嵋岭带。东起运城鸿芝驿,西达黄河数百里之长。坡长五里,沟壑纵橫,梯田层叠,青坪如级,城中历历可望。初春雨润,农夫们出作入息,载月耕耘,漫岭川原呈现出一幅幅耕种繁忙而又欢乐的景象。
清代进士王含光赋诗曰:
漫岭纡迴月抱城,
田家生事逼新晴。
鸟摧播谷参床卧,
草落连錢犁镜明。
十亩吹豳应载酒,
百年卖剑不谈兵。
春来只说山妆好,
馌妇双娥画未成。
位于临猗城南八里的涑水河故道。
涑水发源于绛县的橫岭关和陈村峪,流经闻喜、夏县、安邑、临猗至永济市五姓湖,在弘道园入黄河。其景展示了涑水河的壮观与美丽,河岸杨柳吐翠,河水波涛汹涌,鱼龙出没,沿河阡陌的农田里,农夫引水灌溉,真如同一幅祥和美好的风景画。
明代进士荆州俊曾赋诗曰:
山下三春鸣夜雨,
城南一曲转晴雷。
风前不亚怀襄力,
浪里几成灔滪堆。
杜若洲移鲸奋迅,
桃花岸涌马迟回。
狂澜未许轻相试,
自有松舟鼓檝来。
《南涧荷香》
位于今临猗城南五里涑水故道处(关原头村一带),河道北有黒龙潭,潭左有一泉水,突冐而上,涓涓向南流十余里。其间,荷花绽放,稻谷肥壮,蝶飞蜂舞,鸟语花香,景色格外宜人。传说,此泉水三年不断,猗氏可出父子进士或兄弟联袂。因而,明清时,也就有了“王氏一门祖孙三代三进士”。这就是王国瑚,进士,授延安府知府。王春桢,进士,授行人司行人。王含光,进士,授河南按察使。
王含光并赋诗曰:
古涧新泉迸石矶,
芙蓉绰约稻秧肥。
一泓聚藻函青镜,
十里垂杨护紫衣。
梁赋自怜回渡采,
虞絃应对晚凉挥。
龙陂苔厚游人绻,
卧看沾沾蛱蝶飞。
位于临猗县城南门外。
古时该地为沼泽地,沧浪凝碧,绿缛展茵、牛羊成群,牧歌悠长。水禽相戏,翩翩起舞,落日夕照,霞光满天。呈现出一幅天然的美丽的图景。
清代王含光赋诗曰:
南郭平畴禾黍肥,
傍壕潴水对城扉。
孺歌多是沧浪曲,
笛响偏惊雌雉飞。
风揭柳阴翻席帽,
烟携苔色上簑衣。
牛羊自识村园路,
月落芦花卧不归。
《长堤柳浪》
位于今临猗城西南二十里,牛杜镇一带,堤长十余里,为清时邑侯高公所筑,以防涑水泛滥。
长堤上绿柳掩映,涑水河中湖波粼粼,田野里稻谷飘香,景致宜人,美不胜收。实谓游览观光之圣地。
清代进士卫既齐赋诗曰:
河堤十里走蜿蜒,
夹岸垂杨接远天。
风搅弱条禽语碎,
鱼吞浮蕋浪花圆。
幔亭卓午沉凉影,
苔薦余曛起绿烟。
不有江州司马在,
细腰何事舞樽前。
位于今临晋镇东北三十五里嵋原之上。
大嶷山东西横跨北辛与闫家庄两个乡镇,小嶷山在卓里乡境内。
民间传说,双嶷山是二郎担山赶太阳,在此歇息时,抖落身上灰尘与清倒出鞋内尘土而留下之丘。双嶷山冈形突起,南北错峙,重重叠叠,可耕可耘。山上建有庙宇寺观,亭台楼阁,甚为壮观。又传说,春秋时,鬼谷子曾在此山上传经讲道,张仪、苏秦在此拜师,苦学经朮。因双嶷山海拔高,光照长,昼夜温差大,最适宜果品种植。现为国内优质苹果生产之基地。
前人曾有诗曰:
重重叠叠起冈峦,
大小嶷山入画看。
左右横陈似华表,
东西互峙恍仙坛。
峯头祠宇千云矗,
坂底桑麻布野宽。
最是春来初睡起,
双环对影态多般。
位于今临晋镇北三里的峨嵋岭坡。
百里连冈,横空缕抹。当灵雨初润,麦陇恒新,遥望嵋岭,梯田披翠,绿色成环,层级如画,真乃人间美景。
前人有诗曰:
坡陀长坂带橫阡,
雨气春来破晓烟。
幻出双蛾远山影,
真成百顷满篝田。
露深桑柘千树暗,
风过牛羊一笛偏。
用意天公谁领会,
杏花榆荚又当年。
位于今临晋镇北五里峨嵋岭上。
古时筑有望月台。每当皓月当头,登台瞻望,上近斗牛之星光,俯视无边原野,似万顷琉璃铺陈。夜色胜境,恰似身临蓬莱仙境,令人振奋。
据载:明万历大旱,知县贾一鹗曾帅民众造龙,在望月台上祭文祈雨,果有龙腾西南,迅雷殷殷,大雨霈降,是年,丰收。禾苗有秀三子者。时称“三异纪”。
清代知县贾修明赋诗曰:
峨嵋顶上竖髙台,
皓月当头胜景开。
万顷琉璃铺下界,
一天星斗绝纤埃。
白云有影随风尽,
乌鹊无声绕树来。
十二琼楼知否在,
振衣还拟到蓬萊。
位于今临晋镇南北大街北端。
此钟铸造于宋政和八年,通高2米,围长3米,原为药师院之神物。明清时均建有钟楼与鼓楼,以达“晨钟暮鼓”之功效。“铿鲸恣肆响入云中,当五夜寂静之后,微风卷入枕上时,足唤醒尘世迷梦”。
现存钟楼为1996年重建。
清代进士贾修明有诗:
何处钟鸣欲曙天,
文昌阁上有宫悬。
一声响彻云霄里,
五夜魂惊枕席边。
巨制工传凫氏手,
元音铸自政和年。
闻鸡起舞芳踪在,
休让祖生先着鞭。
“五渡”即五个渡口。位于今临晋镇西三十里的黄河岸边,南北长约百余里,分别是杨范、浪店、吴王、夹马口、潘西。古时商船从河津禹门口到蒲坂,舟楫往来,波涛声、划浆声、喊号声,混然一体,组成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曲,甚为宏伟壮观。
清代进士王恭先赋诗曰:
禹门东下水奔流,
行过潘西五渡头。
云树两崖嘶系马,
烟波千里送归舟。
乘槎客有探源志,
击楫人无骇浪愁。
蒲坂铁牛今在否,
还当乘兴一登楼。
位于今临晋镇东南四十里的胥村和贯底村。
石桥为清代所建,一为三眼,一为单洞。玉栏画锁,玲珑精巧,橫跨在涑河堤岸上。每当阳春三月,桃花盛开,杨柳发绿,行人往来于流水的石桥上,如踏鳌背,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。
前人有诗曰:
三月桃花涑水平,
绿杨堤外一桥橫。
玉栏昼锁鼋鼍睡,
金镜夜开蟾兔明。
不见车书通万里,
也看来往老浮生。
如今莫问题诗手,
石柱年来半已倾。
位于今临晋镇西南三十里,东张镇一带,古称张扬城。方园约百余里。该城与湖水相映,水草交汇,飞禽成群,鸥鹭聚集,别有一番景致。
前人有诗曰:
自是苍茫云水乡,
呼群引侣且相羊。
不因爱力输芦苇,
祇为谋生惜稻梁。
沙岸数行杂鸥鹭,
烟波十里即潇湘。
年来自笑摧颓甚,
南北追随有底忙。
五姓即五姓湖,位于今临晋镇西南四十里处,东西长约十里,与永济接壤。描述了古时湖泊盛况和渔夫打渔劳作的胜景。
清代进士王恭先赋诗曰:
湖光潋滟古城西,
名号张扬归有题。
沧海桑田几清浅,
绿蒲红蓼自高氐。
急桡舴艋常飞雨,
带藻笭箵不着泥。
欸乃一声人不见,
夕阳泽畔草萋萋。
此十八景浮雕壁画,由运城栖凤斋雕刻集团,依据明清时期先贤们描述十八景诗词的意境,本着“忠实原作,还原原貌”的艺术手法,以诗配画的形式,再现十八景。她将作为一批永久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,更好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。
作者 文博副研究员
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
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
运城三晋文化研究会专家组专家
临猗县民研曲艺协会主席
历任临猗县文化馆 博物馆馆长
|